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研究进展

被引:9
作者
刘燕 [1 ,2 ]
杨庆媛 [3 ]
机构
[1]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勘测规划院
[3]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民工市民化; 物的城镇化; 土地财产性收入; 作用机理; 进展与展望;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9.01.020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寻求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途径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系统总结我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研究成果,探讨未来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研究的重点方向。现有研究对传统城镇化过程中的失衡问题、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内涵解读,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作用探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实现渠道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总体而言,现有研究多从人或者物单要素的视角,侧重于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等某一来源渠道,而将人地双要素城镇化作为相互支撑的整体的研究较少,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实现的基础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对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渠道模式总结与城镇化发展的阶段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未来研究需加强新型城镇化与农民土地财产性收益增值的机理探讨、模式概括与途径探索等方面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64 / 17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2 条
[1]   土地城镇化的现状与未来——以新型城镇化为背景 [J].
袁方成 ;
靳永广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 70 (06) :120-131
[2]   农地流转的多维减贫效应分析——基于5省1218户农户的调查数据 [J].
夏玉莲 ;
匡远配 .
中国农村经济, 2017, (09) :44-61
[3]   农民土地财产性收入的理论构建——定义、特征、功能、计量 [J].
卢阳 ;
陈英 ;
陈亮之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7, (05) :20-25
[4]   农地非农化制度的变迁逻辑:从征地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J].
盖凯程 ;
于平 .
农业经济问题, 2017, 38 (03) :15-22
[5]   基于个体生命历程视角的苏南城镇化路径转变与市民化进程 [J].
冯健 ;
叶竹 .
地理科学进展, 2017, 36 (02) :137-150
[6]   基于CiteSpace Ⅲ的国内新型城镇化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 [J].
王梓懿 ;
沈正平 ;
杜明伟 .
经济地理, 2017, 37 (01) :32-39
[7]   农地城市流转福利增量分配不均衡实证分析——基于广东21市的三层次土地市场运行数据 [J].
魏玲 ;
张安录 .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9 (01) :47-53+60
[8]   土地发展权:性质、特征与制度建设 [J].
朱一中 ;
杨莹 .
经济地理, 2016, 36 (12) :147-153
[9]   土地供给错配、房价上涨与半城镇化研究 [J].
文乐 ;
彭代彦 .
中国土地科学, 2016, 30 (12) :18-27
[10]   农地产权对劳动力迁移模式的影响机理及实证检验 [J].
李停 .
中国土地科学, 2016, 30 (11) :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