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脏气对血运的双向作用

被引:7
作者
孙益平
孟景春
机构
[1] 江苏省中医院
[2] 南京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脏气;血运;推动;固摄;双向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23.1 [脏腑学说];
学科分类号
100501 ;
摘要
在传统血证理论基础上,归纳分析了脏气对血运具有推动与固摄的双向作用。认为血证的发生与脏气虚实、双向作用失调有关。脏气虚对血运的影响:若以推动不足为主则见瘀血,若以固摄不足为主则见出血,若两者均不足则出血与瘀血并见;邪气盛、脏气实对血运的影响:若以推动太过为主则见出血,若以固摄太过为主则见瘀血,若两者均太过则出血与瘀血并见。故血证的辨证当以脏气虚实、双向作用太过不足为纲。在治疗上,就应以调整脏气对血运的双向作用为原则,通过调整脏气对血运的双向作用,而达到止血或活血的目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6 / 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人参补气固脱之研究 [J].
王昕 ;
林庶茹 ;
许福音 .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1988, (02) :55-56
[2]   从《伤寒论》探讨火热之邪对气血运行影响的双重性 [J].
樊海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1987, (02) :2-6
[3]   脾与血病小议 [J].
徐景藩 .
中医杂志, 1986, (01) :63-64
[4]   试论肝统摄血液 [J].
陈钢 .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1985, (01) :18-21
[5]   从“恶血必归于肝”谈起附视频 [J].
孙益平 .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5, (01) :23-24
[6]   从调营益卫法治疗出血性疾病探讨脾统血的实质 [J].
龚振岭 ;
郭双庚 .
河北中医, 1984, (02) :9-10
[7]   中医药的双向调节作用 [J].
陈文绮 .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1, (02) :109-113
[8]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气”的本质 [J].
刘亚光 .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1979, (05) :6-10
[9]  
《血证论》评释[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清)唐容川著, 1980
[10]  
《医林改错》评注[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清)王清任 著,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