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脑损伤凝血功能异常的临床研究

被引:9
作者
胡晞
陈建江
机构
[1]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神经外科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凝血功能; 严重程度; 预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1.15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特点以及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1)将168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分为轻、中、重型3组,测定病人入院当时和发病后24h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BPC)值,并与4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2)治疗1个月后将168例分为GOS4~5分和3~1分两组,比较两组PT、APTT、FDP、D-dimer、BPC值。结果(1)各型颅脑损伤与对照组比较,PT、APTT、FDP、D-dimer均有显著差异。(2)各型颅脑损伤中PT、APTT、FDP、D-dimer均有异常,随着伤情加重PT、APTT、FDP、D-dimer均升高。(3)治疗1个月后GOS1~3分组较GOS4~5分组PT、APTT、FDP、D-dimer有明显差异。结论急性颅脑损伤后存在凝血功能异常,且与颅脑损伤程度相关,可为判断急性颅脑损伤预后提供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颅脑损伤后的凝血功能异常 [J].
王社军 ;
康军 ;
杨立庄 .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03, (02) :145-146
[2]   脑出血后凝血与纤溶系统紊乱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J].
吴向东 ;
黄伟 ;
吴向军 ;
解伟华 .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 (04) :43-44+47
[3]   D-二聚体——颅脑损伤病人判断伤情及预后的新指标 [J].
王社军 ;
叶伟 ;
赵岩 ;
李永利 ;
康军 .
中国急救医学, 2002, (01) :40-41
[4]   急性颅脑损伤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张建民 ;
陈孟宗 .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6, (04) :147-149
[5]   Coagulation alterat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craniotomy [J].
Heesen, M ;
KemkesMatthes, B ;
Deinsberger, W ;
Boldt, J ;
Matthes, KJ .
SURGICAL NEUROLOGY, 1997, 47 (01) :35-38
[6]  
Intracerebral infusion of thrombin as a cause of brain edema .2 Lee K R,Betz A L,Keep R F,et al.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 1995
[7]  
Fibrinolytic parameters as an admission prognostic markers of head injury in patients who talk and deteriorate .2 Takahashi H,Urano T,Takada Y,et al. Journal of Neurosurgery .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