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粳稻品种近60年演进过程中产量与形态生理特征的变化

被引:33
作者
张耗
谈桂露
薛亚光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粳稻; 演进; 产量; 形态; 生理; 超级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江苏省近60年来各阶段具有代表性的12个粳稻品种(含超级稻)为材料,依据种植推广年代结合株型和基因型将其分为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和2000年以后6个类型,研究了品种演进过程中产量和形态生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品种演进产量逐步提高,其原因主要是总颖花量的增加,而这又主要由于每穗粒数的显著增多。自早期的50年代品种,结实率逐步提高,但90年代品种和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结实率有下降的趋势,穗数和千粒重无明显变化。随着品种演进,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同步提高,以抽穗后增加的量尤为明显,主要生育期根干重、根冠比、根系氧化力和叶片光合速率显著增加,但现代超级稻品种的根系活力和叶片光合速率在结实期下降较快。品种改良提高了抽穗期总叶面积、有效叶面积、高效叶面积和粒叶比,还增加了穗长、着粒密度、一次和二次枝梗数目。由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品种,植株高度降低,而2000年以后的超级稻品种显著上升,升至120cm左右。抽穗期顶三叶叶片角度则随品种更替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说明随品种演进,粳稻的农艺、生理性状和产量均有明显改良,但超级稻较低的结实率限制了其产量潜力的发挥。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4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早籼稻品种遗传改良进程中株型的演变特征
    袁江
    王丹英
    丁艳锋
    廖西元
    章秀福
    王绍华
    [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 23 (03) : 277 - 281
  • [2] 中国稻作超高产的追求与实践[J]. 郑景生,黄育民.分子植物育种. 2003(Z1)
  • [3] 中国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栽培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英文 )
    邹应斌
    周上游
    唐起源
    [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1) : 78 - 84
  • [4] 江苏粳稻发展的原则及配套技术
    金建松
    夏有龙
    [J]. 江苏农业科学, 1998, (01) : 6 - 10
  • [5] Morph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traits of roo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shoot growth in "super" rice
    Zhang, Hao
    Xue, Yaguang
    Wang, Zhiqin
    Yang, Jianchnag
    Zhang, Jianhua
    [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9, 113 (01) : 31 - 40
  • [6] Progress in ideotype breeding to increase rice yield potential
    Peng, Shaobing
    Khush, Gurdev S.
    Virk, Parminder
    Tang, Qiyuan
    Zou, Yingbin
    [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08, 108 (01) : 32 - 38
  • [7] Postanthesis moderate wetting drying improves both quality and quantity of rice yield
    Zhang, Hao
    Zhang, Shenfeng
    Yang, Jianchang
    Zhang, Jianhua
    Wang, Zhiqin
    [J]. AGRONOMY JOURNAL, 2008, 100 (03) : 726 - 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