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中国乡村地权变动的一般理论

被引:40
作者
曹树基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
关键词
典; 田面权; 土地产权; 传统中国;
D O I
10.19862/j.cnki.xsyk.2012.12.016
中图分类号
D929 [中国法制史]; D923 [民法]; K248 [明(1368~1663年)];
学科分类号
030102 ; 030105 ;
摘要
近几十年来,随着各地契约文书的大量发现,学者们开始努力构造一个统一的解释框架,不仅从经济制度史的角度,更从法律制度史的角度,围绕"典"与"田面权"这两个核心概念,以及相关的其他次一级概念,发现并不存在从"私相授受"到田主承认佃户的田面、再到佃户自由转佃田面的过程,而是佃农或通过交纳押金获得永佃权(或"相对的田面权");或因改良土壤而获得田面权,又因通过转让佃权而实现田面权。同样,田面权的形成与实现的过程,也不是佃户斗争的结果,而是市场机制的运作所致。中国存在一个形式与内容基本统一的乡村土地市场。各地不同的土地交易方式,可以在同一个理论框架内得到统一的解释。中国近代关于中国农村性质的争论以及改造乡村的理论与实践,实有重新检讨之必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送户票与收粮字:土地买卖的中间过程——以浙江松阳石仓为中心 [J].
曹树基 ;
高杨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4) :28-36
[2]  
早期近代中国的契约与产权.[M].(美) 曾小萍; (美) 欧中坦; (美) 加德拉; 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  
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M].黄宗智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4]  
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M].(日)滋贺秀三等著;王亚新等编译;.法律出版社.1998,
[5]  
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M].黄约瑟译;刘俊文主编;.中华书局.1992,
[6]  
明清农村社会经济.[M].傅衣凌 著.三联书店.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