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旅游开发与形态变化研究

被引:97
作者
车震宇 [1 ]
保继刚 [2 ]
机构
[1]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学系
[2]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关键词
传统村落; 旅游开发; 形态变化; 喜洲村; 西递村; 龙泉村; 寺登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近十余年来,传统村落旅游持续升温,建筑学、地理学、旅游学等学科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对村落旅游开发与村落形态变化的研究却相对匮乏,在开展传统村落旅游研究中需弥补这一空白。根据旅游开发过程中村落形态的变化,把直接参与旅游的村落划分为渐变型、稳定型、突变型和恢复型4类。针对4种类型的村落,各选其一,从村落区域、边界、节点、标志物、民居、整体风貌等构成要素出发,探讨各类型村落的形态变化特征,构建村落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模型,指出村落的形态变化受到市县级政策与管理措施、开发商与规划师、村民收入与村落人口、传统建筑材料与建筑技术8种因素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6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2]   近20年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 [J].
蔡为民 ;
唐华俊 ;
陈佑启 ;
张凤荣 .
资源科学, 2004, (05) :89-97
[3]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乡村聚落分布及其用地特征 [J].
甘枝茂 ;
岳大鹏 ;
甘锐 ;
刘啸 ;
裴新富 ;
不详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4, (03) :102-106
[4]   古村落旅游开发的视觉影响与管理——以西递—宏村为例 [J].
孙静 ;
苏勤 .
人文地理, 2004, (04) :37-40
[5]   云南大理喜洲古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J].
袁菲 .
城市规划, 2004, (08) :97-98
[6]   古村落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策略——以高迁古村落为例 [J].
吴承照 ;
肖建莉 .
城市规划汇刊, 2003, (04) :56-60+96
[7]   区域旅游发展的“竞合模式”探索:以苏南三镇为例 [J].
陶伟 ;
戴光全 .
人文地理, 2002, (04) :29-33
[8]   文化遗产 推陈出新——江南水乡古镇同里保护与发展的探索研究 [J].
阳建强 ;
冷嘉伟 ;
王承慧 .
城市规划, 2001, (05) :50-55
[9]   龚滩古镇的保护与发展──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研究之一 [J].
赵万民 ;
韦小军 ;
王萍 ;
赵炜 .
华中建筑, 2001, (02) :87-91
[10]   精益求精返璞归真——周庄古镇保护规划 [J].
阮仪三 ;
邵甬 .
城市规划, 1999, (07) :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