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夏季地形云结构和云微物理过程的模拟研究(I):模式云物理方案和地形云结构

被引:2
作者
刘卫国 [1 ]
刘奇俊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云雾物理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
ARPS; 云微物理; 祁连山; 地形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5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三维非静力中尺度模式ARPS的云降水微物理方案进行了改进,利用改进后的ARPS模式模拟了祁连山地区夏季的两个地形云个例,通过对各自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并结合实况资料研究了夏季祁连山地区地形云的发展状况、动力场特征、降水特征以及云微物理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形云的发展受地形影响很大,地形的抬升促进了云和降水的发展,地形的作用也改变了地面降水特征,使云的宏、微观物理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山东降水云系微物理结构数值模拟和播云条件分析
    龚佃利
    王俊
    刘诗军
    [J]. 高原气象, 2006, (04) : 723 - 730
  • [2]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冰雹形成机理
    康凤琴
    张强
    马胜萍
    乔艳君
    郭学良
    不详
    [J]. 高原气象 , 2004, (06) : 749 - 757
  • [3] 青藏高原东北侧冰雹微物理过程模拟研究
    康凤琴
    张强
    渠永兴
    冀兰芝
    郭学良
    [J]. 高原气象, 2004, (06) : 735 - 742
  • [4] 黄河上游对流云降水微物理特征的数值模拟试验
    赵仕雄
    许焕斌
    德力格尔
    [J]. 高原气象, 2004, (04) : 495 - 500
  • [5] 中尺度山脉对流群的动力和微物理数值模拟
    刘玉宝,胡志晋,何观芳,周秀骥,葛润生
    [J]. 气象学报, 1995, (02) : 157 - 167
  • [6] 有地形存在时对流云发展的数值模拟研究
    谷国军,王昂生,许焕斌
    [J]. 气象学报, 1994, (01) : 90 - 98
  • [7] 混合相层状云系模式和中尺度低涡云系的实例模拟
    刘公波,胡志晋,游来光
    [J]. 气象学报, 1994, (01) : 78 - 89
  • [8] 积雨云微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一)微物理模式
    胡志晋
    何观芳
    [J]. 气象学报, 1987, (04) : 467 - 484
  • [9] 层状云微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一)——微物理模式
    胡志晋
    严采蘩
    不详
    [J]. 气象科学研究院院刊 , 1986, (01) : 37 - 52
  • [10] M. Xue,K. K. Droegemeier,V. Wong,A. Shapiro,K. Brewster,F. Carr,D. Weber,Y. Liu,D. Wang.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 (ARPS) - A multi-scale nonhydrostatic atmospheric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tool. Part II: Model physics and applications[J].Meteorology and Atmospheric Physics,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