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物种保护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24
作者
何友均
李忠
崔国发
魏文超
冯宗炜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国家林业局保护处
[3]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
濒危物种; 种群生存力; 复合种群; 分子生物学; “3S”技术;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6 [保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90705 ;
摘要
对濒危物种的科学内涵、濒危机制和物种保护方法进行综述。具体阐述了种群生存力分析 (PVA)技术和复合种群理论(Meta- population)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 ;总结了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作用 ;探讨了“3S”技术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分析和评价了各种保护方法的实用性和局限性 ,提出了各种保护方法在濒危物种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总之 ,物种保护方法的不断发展开创了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新篇章 ,怎样运用交叉学科理论和综合应用各种保护方法探讨物种濒危机制、制定濒危物种有效管理和保护措施 ,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科学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338 / 34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生境变化对集合种群系统生态效应的影响 [J].
林振山 .
生态学报, 2003, (03) :480-485
[2]   植物保护遗传学 [J].
王峥峰 ;
彭少麟 .
生态学报, 2003, (01) :158-172
[3]   植物种群生存力分析研究进展 [J].
彭少麟 ;
汪殿蓓 ;
李勤奋 .
生态学报, 2002, (12) :2175-2185
[4]   十种濒危植物的种群生态学特征及致危因素分析 [J].
张文辉 ;
祖元刚 ;
刘国彬 .
生态学报, 2002, (09) :1512-1520
[5]   保护区的数量和种群在集合种群水平上的续存 [J].
周淑荣 ;
王刚 .
兰州大学学报, 2002, (04) :109-113
[6]   栖息地毁坏与动物物种灭绝关系的模拟研究 [J].
林振山 ;
汪曙光 .
生态学报, 2002, (04) :535-540
[7]   植物保护遗传学研究进展 [J].
李昂 ;
葛颂 .
生物多样性, 2002, (01) :61-71
[8]   集合种群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J].
张大勇 .
生物学通报, 2002, (02) :1-4
[9]   分子生态学研究与动物多样性保护 [J].
杨玉慧 ;
李义明 .
生物多样性, 2001, (03) :284-293
[10]   物种保护的理论基础——从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到集合种群理论 [J].
赵淑清 ;
方精云 ;
雷光春 .
生态学报, 2001, (07) :1171-1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