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368
作者
韩震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关键词
民族国家; 国家认同; 文化认同; 历史进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01 [史学的哲学基础];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人类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因此人的认同问题必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看。在经济全球化的现时代,人员、信息与货物的跨国流动,使人们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日益成为一个必须时刻思考和作出选择的问题,人们都会遇到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问题。在文化认同与民族(族群)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强化国家认同的维度上,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放在高于民族(族群)认同的地位,这就是说,族群的认同不能超越或凌驾于国家认同之上,国家的文化认同必须大于族群的文化认同;应该通过构造中华民族文化共同的文化基础和文化象征符号的重建,增加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重叠内容,以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必须把经济社会的区域均衡发展置于今后工作的重心位置,并且通过人口的流动促进人民之间的交流与文化融合;强化国家认同还必须有政策和法规的支撑,譬如,共同的语言、政治仪式、文化符号等等的规定。总之,在历史进程之中,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置于文化认同之上,用公民的国家认同促进文化认同。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3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比较历史学理论框架的初步思考
    克里斯洛伦兹
    梁高燕
    [J]. 山东社会科学, 2009, (07) : 40 - 50
  • [2] 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
    金冲及
    [J]. 江海学刊, 2008, (01) : 12 - 15
  • [3] 重构国家、重新引导国家权力
    鲍伯·杰索普
    何子英
    [J]. 求是学刊, 2007, (04) : 28 - 32
  • [4] 全球认同与民族国家文化认同.[N].傅华;.光明日报.2006,
  • [5] 伦理学与公共事务.[M].李建华; 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 [6] 德国的历史观.[M].(美)格奥尔格·G.伊格尔斯(GeorgG.Iggers)著;彭刚;顾杭译;.译林出版社.2006,
  • [7] 硬权力与软权力.[M].(美)约瑟夫·S·奈(JosephS.Nye)著;门洪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 [8] 我们是谁.[M].(美)塞缪尔·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著;程克雄译;.新华出版社.2005,
  • [9] 文明内部的冲突与世界秩序.[M].(德)迪特·森格哈斯(DieterSenghaas)著;张文武等译;.新华出版社.2004,
  • [10] 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M].(英)安东尼·D.史密斯著;龚维斌;良警宇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