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然气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成岩模式

被引:10
作者
朱莲芳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兰州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天然气,碳酸盐岩储集层,成岩环境,孔隙类型,成岩模式;
D O I
10.14027/j.cnki.cjxb.1995.02.017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碳酸盐岩储层形成和成岩环境密切相关,本文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将成岩环境划分为海洋、埋藏和表生三种环境。碳酸盐岩储气层的形成主要为白云岩化作用和岩溶作用。对次生孔隙的储集空间成因,提出了白云岩化形成白云岩溶孔的机制。岩溶作用是在地壳抬升的表生环境作用下,碳酸盐岩发生溶解、溶蚀、坍塌等作用的总和。提出了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成岩模式,明确指出在成岩过程中有三次储集层形成,每次伟层的形成,都可形成气田。并论证了储集层形成的地质条件、变化因素、形成时间以及对储层条件评价。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4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论文集.[M].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编;童晓光;梁狄刚主编;.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1992,
[2]  
塔里木沉积岩形成演化与油气.[M].马宝林;温常庆主编;.科学出版社.1991,
[3]  
中国气田图集.[M].李国玉等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
[4]  
有机地球化学.[M].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与沉积学研究室 编.科学出版社.1982,
[5]  
碳酸盐沉积物及其成岩作用.[M].[英]罗宾·巴瑟斯特 著.科学出版社.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