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黄骅含油气裂谷盆地第三系地下水化学场及其形成演化模式
被引:3
作者
:
汪蕴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汪蕴璞
林锦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林锦璇
王翠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王翠霞
叶思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叶思源
梁国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梁国玲
汪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汪珊
机构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来源
:
地球学报
|
1998年
/ 03期
关键词
:
水化学场,形成演化模式,第三系,黄骅裂谷盆地;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P618.13,P641.3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揭示了第三系沉积体系地下水化学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正向、斜向上的水化学分带性,从古代和现代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论证了现代水化学场是遵循浓缩盐化、正向变质和稀释淡化、反向变质两种格局形成演化的,指出第三系地下水现代化学业已演化成熟,并概括了形成演化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中国含油气盆地图集.[M].李国玉;吕鸣岗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
←
1
→
共 1 条
[1]
中国含油气盆地图集.[M].李国玉;吕鸣岗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