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大学生心理韧性与被看重知觉调查

被引:6
作者
张胜红
机构
[1]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精神卫生; 知觉; 回归分析; 学生;
D O I
10.16835/j.cnki.1000-9817.2011.08.051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2 ;
摘要
<正>心理韧性(resilience),又译为"复原力"或"抗逆力",是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悲剧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和挫折的"反弹能力"[1]。许多临床实践表明,提高韧性的关键在于把握好个人品质、家庭支持及外部环境支持系统这3种资源之间的最佳匹配[2]。被看重知觉(perceived mattering)是一种内在的感受,指个体认为自己
引用
收藏
页码:1007 / 1008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浅谈“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J].
韩小军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 24 (04) :29-30+33
[2]   “80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 [J].
马永春 ;
李洁 .
思想教育研究, 2010, (05) :76-78
[3]   “90后”学生高校教育的思考 [J].
赖媛媛 .
高等农业教育, 2009, (06) :26-28
[4]   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制 [J].
于肖楠 ;
张建新 .
心理科学进展, 2005, (05) :658-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