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政治的兴起与现代国家的型构

被引:5
作者
周汝江 [1 ]
陈家刚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
关键词
大众; 大众政治; 大众运动; 现代国家;
D O I
10.13660/j.cnki.42-1112/c.009915
中图分类号
D60 [政策、政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众,是现代国家都要面对的现象和问题。它产生于现代化过程中,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它一产生,便使得现代政治具有传统政治所不具有的新镜像,一方面,它是20世纪政治运动的主体,为极权政治(希特勒)的兴起推波助澜,如洪水猛兽;另一方面,它又构成了现代政治的合法性之源,在自由民主的框架下表现为有秩序参与的公民。正是从后一层面来说,它是现代国家得以建构的前提条件之一。所以,理解它的发展过程和表现方式,对我们推动现代国家和社会发展大有裨益。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2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西方大众社会理论中“大众”概念的不同义域
    郗彩红
    [J]. 学海, 2007, (04) : 90 - 95
  • [2] 大众民主.[M].郭为桂; 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 [3] 民粹主义.[M].林红; 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 [4] 民粹主义.[M].(英)保罗·塔格特(PaulTaggart)著;袁明旭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 [5] 政治科学要义.[M].(意)加埃塔诺·莫斯卡(GaetanoMosca)著;任军锋;宋国友;包军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 [6]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与乌托邦主义.[M].(美)莫里斯·迈斯纳(MauriceMeisner)著;张宁;陈铭康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7] 政治学与女性主义.[M].(加)巴巴拉·阿内尔(BarbaraArneil)著;郭夏娟译;.东方出版社.2005,
  • [8] 民主与全球秩序.[M].(英)戴维·赫尔德(DavidHeld)著;胡伟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 [9] 汉语中的马克思主义术语的起源与作用.[M].(德)李博(WolfgangLippert)著;赵倩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10] 逃避自由.[M].(美)埃里希·弗罗姆(ErichFromm)著;刘林海译;.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