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产能力过剩与1973年以来的美国经济史(上)

被引:12
作者
罗伯特布伦纳
孙宗伟 [1 ]
许建康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关键词
经济衰退期;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 北美洲; 利润率; 经济过热; 制造业; 加工工业; 经济史; 股市泡沫;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71.2 [];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2005年6月,美国著名左翼经济学家罗伯特·布伦纳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上提交了题为《美国经济向何处去?》的论文。文章认为,“二战”以后的全球经济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战后长达1/4世纪的经济繁荣阶段,大致说来是1948—1973年;随之而来的第二阶段,则是持续的经济低速增长时期,也可称为长波的经济衰退期。就全球经济作为一个整体而言,经济衰退期不但持续到上个千年末,而且进入新千年后仍在延续。其根本原因在:于全球范围内制造业生产能力长期过剩导致美国的制造业及其非农产业部门的利润率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一直持续下降。只有把握住这一背景,才能看清美国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经济过热、2000-2001年的股市泡沫、股价崩盘和随后的经济衰退,以及后来的房地产泡沫和步履蹒跚的经济复苏背后的大趋势:美国经济并非真的一枝独秀,而是危机重重。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2+25 +25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