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早熟杏的育种

被引:33
作者
陈学森
张艳敏
张连忠
杜欣阁
郭延奎
机构
[1]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
[2] 山东省林业学校
[3] 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 泰安
[4] 泰安
关键词
特早熟杏; 育种; 胚培; 童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662.2 [杏];
学科分类号
090201 ;
摘要
通过有性杂交与胚培技术相结合的办法,首次获得200余株基因重组后代,并从中选育出1株果实发育期仅52天的特早熟优系。研究结果表明,特早熟杏育种的关键技术措施是:①选用优良的早熟杏品种为亲本进行杂交;②于硬核期(PF,值0.9~1.0)采集杂种胚接种于Tukey+BA0.2mg/L的培养基上;③1~3℃低温处理80天以上;④9月下旬气温较低时移植于盛有消毒沙的纸袋中;⑤加强肥水管理、接种VA菌根等促进胚培苗的营养生长;⑥当胚培苗高达2.5m左右时,于5月份叶面喷施1000mg/L的PP333,可控长促花,提早结果,比常规层积播种法缩短童期2年以上。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VA 菌根对果树的效应 [J].
刘润进 ;
杨兴洪 ;
罗新书 .
果树科学, 1993, (S1) :20-22
[2]   VAM真菌对再植桃实生苗生长的作用 [J].
薛炳烨 ;
罗新书 .
果树科学, 1992, (02) :106-109
[3]   果树杂交去雄方法的研究 [J].
陈学森 ;
王志刚 ;
周荣永 ;
姜广仲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89, (03) :21-26
[4]   杏树研究进展 [J].
罗新书 ;
陈学森 ;
范春林 ;
于希志 .
落叶果树, 1989, (04) :9-13
[5]   梅品种胚培养研究 [J].
柴明良 ;
沈德绪 ;
林伯年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88, (04) :85-91
[6]   杏遗传育种的现状和展望 [J].
吕增仁 .
中国果树, 1983, (01) :60-63
[7]   特早熟桃的育种 [J].
庄恩及 ;
徐祝英 ;
吴珏良 ;
蔡奚平 .
园艺学报, 1982, (03) :1-8
[8]  
杏树栽培与杏加工.[M].吕增仁编著;.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0,
[9]  
果树育种学.[M].沈德绪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