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正义:环境法学的范式转移

被引:21
作者
杜健勋 [1 ,2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2] 重庆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部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研究中心
关键词
环境正义; 范式转移; 地区与群体差异; 环境损益分配;
D O I
10.13893/j.cnki.bffx.2012.06.001
中图分类号
D912.6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8 ;
摘要
正义是弥久常新的议题,随着"环境时代"的到来,正义也被赋予新的含义,环境正义成为环境时代的正义范式。环境是社会建构的,环境问题的真正根源是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非正义性。环境正义主张所有地区与人群包括弱势群体有免于遭受环境损害的自由,有对干净的土地、空气、水和其他自然环境平等享用的权利,经由社会资源的公平分配达致可持续发展以提升民众的福祉。因此,环境法学研究应当走出"全称命题"与"重自然轻人类"的传统路径,其范式应当转移到环境正义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15 / 126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资源禀赋、地区差异与法律控制——地区差异条件下能矿资源安全的社会学基本分析框架 [J].
陈德敏 ;
杜健勋 .
中国软科学, 2009, (07) :1-9+18
[2]   中国不同省份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J].
刘长生 ;
简玉峰 ;
陈华 .
资源科学, 2009, 31 (06) :1051-1060
[3]   资源诅咒问题研究新进展 [J].
王文行 ;
顾江 .
经济学动态, 2008, (05) :88-92
[5]   论西方主流正义概念发展中的嬗变与综合(上) [J].
廖申白 .
伦理学研究, 2002, (02) :55-60+110
[6]   环境社会学及其基本的分析结构 [J].
邓勒普 ;
小凯顿 ;
沈健 .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1982, (11) :35-36
[7]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environment.[J].Harold Brookfield.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1988, 1
[8]  
..Singer;P;.Animal liberation.1975,
[9]  
环境正义论.[M].(美) 温茨 (Wenz;P.S.) ;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0]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鲁传一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