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生冲击、货币政策与通胀持久性转变

被引:29
作者
张成思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 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通胀持久性; 货币政策; 对比仿真;
D O I
10.19744/j.cnki.11-1235/f.2009.07.004
中图分类号
F820 [货币理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货膨胀动态路径的持久性特征发生转变可能是由于货币政策的系统性改进促成,也可能是因为外生随机扰动因素的属性变化(好运气)造成,不同动因的经济和政策含义截然不同。本文在应用中值无偏估计和未知断点结构性变化检验方法判断1983~2008年期间中国通胀持久性转变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真实经济产出、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的互动关系设立多变量动态模型系统并进行对比仿真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通胀持久性在1997年以后出现显著性减弱,货币政策的系统性改进而非运气能够主要解释这种转变。这一发现对于使用真实GDP增长率和传统的真实GDP缺口来度量真实经济产出都具有稳健性。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过度反应:中国经济“缩长”之解释 [J].
龚刚 ;
林毅夫 .
经济研究, 2007, (04) :53-66
[2]   中国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动态相关性 [J].
刘金全 ;
谢卫东 .
世界经济, 2003, (06) :48-57
[3]   供给冲击、价格总水平下降与货币量紧缩 [J].
范从来 .
金融研究, 2002, (04) :32-39
[4]   通货紧缩:既不能估计不足亦不可估计过重 [J].
刘树成 .
经济研究, 1999, (10) :23-30
[5]   打破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挑战 [J].
余永定 .
经济研究, 1999, (07) :3-9
[6]  
金融计量学[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 张成思, 2008
[7]  
中国货币政策的形成与发展[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钱小安著, 2000
[8]  
Why Has U.S. Inflation Become Harder to Forecast?[J] . JAMES H.STOCK,MARK W.WATSON.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 2007
[9]  
Declining output volatility in Germany: impulses, propagation, and the role of monetary policy[J] . Ulrich Fritsche,Vladimir Kuzin.Applied Economics . 2005 (21)
[10]  
Solution and estimation of RE macromodels with optimal policy[J] .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 199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