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动力与发展空间:空间理论视角下的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研究——以中国西南一个深度贫困村为例

被引:25
作者
左停
田甜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
关键词
发展空间; 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 内生动力; 扶贫; 贫困;
D O I
10.13713/j.cnki.cssci.2019.03.021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以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为基础来理解发展空间,有助于探索贫困和内生动力不足的结构性原因,以期为减贫发展提供借鉴。在中国的深度贫困地区,贫困和内生动力不足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发展空间中的结构性问题,包括贫困地区位于整个社会空间结构的发展边缘且自身空间结构单一,减贫发展的政策供给和村民的政策需求存在空间错位现象,村民的表征性空间不足。脱贫攻坚中多种举措并进的脱贫攻坚极大地拓展了贫困人口的发展空间,但也存在诸多局限。减贫发展应致力于拓展贫困农户的发展空间、营造多主体交流合作的空间、增强可选择的、培育性的、非强制性的扶贫政策供给,以此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突破结构化的空间秩序,实现减贫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40 / 14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摆脱贫困之“困”:深度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减贫路径 [J].
左停 ;
徐加玉 ;
李卓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18 (02) :35-44+158
[2]   “新三农”问题的演变与政策选择 [J].
项继权 ;
周长友 .
中国农村经济, 2017, (10) :13-25
[3]   扶贫措施供给的多样化与精准性——基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精准扶贫措施创新的比较与分析 [J].
左停 ;
金菁 ;
赵梦媛 .
贵州社会科学, 2017, (09) :117-124
[4]   城市空间生产批判及其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 [J].
孙全胜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16, 18 (06) :79-92
[5]   中国扶贫开发道路研究:评述与展望 [J].
黄承伟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 (05) :5-17
[6]   村庄视角的扶贫项目目标偏离与“内卷化”分析 [J].
邢成举 .
江汉学术, 2015, 34 (05) :18-26
[7]   产业扶贫项目的运作机制与地方政府的角色 [J].
梁晨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15 (05) :7-15
[8]   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研究——基于列斐伏尔与德塞图的理论视角 [J].
孙九霞 ;
周一 .
地理学报, 2014, 69 (10) :1575-1589
[9]   从“运动式治理”到“制度性治理”——中国农村反贫困战略的范式转换 [J].
何绍辉 .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2, 33 (07) :95-99
[10]   基于空间生产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及规划应对 [J].
王勇 ;
李广斌 ;
王传海 .
规划师, 2012, (04) :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