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不同生育期抗蚜机制研究

被引:13
作者
张志勇
李素娟
张屹东
王兴运
李世功
不详
机构
[1]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郑州
[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南郑州
基金
“九五”攻关项目;
关键词
小麦; 生育期; 抗蚜; 不选择性; 抗生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0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组织切片、氨基酸自动分析技术和因子分析方法对田间抗蚜性能稳定的 4个小麦品种 (系 )不同生育期的抗蚜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小麦抗蚜性能在返青后至灌浆期与受害部位表层细胞外壁厚度成正相关 ,在抽穗期与细胞密度成正相关 ,而与细胞间隙、细胞层厚度相关不显著 ;寄主不同生育阶段的氨基酸组成比例和特征氨基酸不同 ,酪氨酸、蛋氨酸、组氨酸、苏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等含量与抗蚜性呈正相关 ,但有阶段性变化。在中高抗蚜品种中以蛋氨酸、组氨酸、酪氨酸组分较为稳定 ,且保持长期相对高于低抗或感虫品种的水平 ,可作为判别抗性强弱的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用模糊识别技术鉴定小麦品种(系)抗蚜性研究 [J].
李素娟 ;
张志勇 ;
王兴运 ;
丁红建 ;
倪汉祥 ;
孙京瑞 ;
程登发 ;
陈巨莲 .
植物保护, 1998, (05) :15-16
[2]   冬小麦品种中的游离氨基酸种类及其与抗麦长管蚜的关系 [J].
高崇省 ;
刘绍友 ;
侯有明 .
植物保护学报, 1998, (01) :1-5
[3]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计算机处理平台[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唐启义,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