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深海盆磁异常分析及其动力学意义

被引:11
作者
丁巍伟
陈汉林
杨树锋
初凤友
邹乐君
沈晓华
机构
[1]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2]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3]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 浙江杭州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4] 浙江杭州
[5] 浙江杭州国家海洋局海底科学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东部次海盆; 西南次海盆; 插值切割法; 局域场; 区域场; 动力学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8.3 [海洋磁场];
学科分类号
0708 ;
摘要
在南海深海盆分布着大范围规律性很强的条带状磁异常 .通过插值切割法对其中东部次海盆和西南次海盆的磁异常进行分析 .发现南海深海盆区的磁力异常具有叠加性 ,西南次海盆主要受约 5 km以上的浅部磁源的影响 ,表现为 NE- SW向展布 ,5 km以下磁异常的展布开始变得模糊 ,强度也变弱 ;而东部次海盆不仅受 5 km以上的EW向浅部磁源的影响 ,同时深部磁源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方向上也表现为 EW向 ,但是强度随着深度而减弱 .由此提出了两海盆地磁异常差异所反映的地球动力学过程 ,认为西南次海盆的磁源是通过大陆边缘裂谷作用过程形成 ;而东部次海盆深部和浅部磁异常的磁源具有同时性和相同形成机理 ,是通过海底扩张作用的方式形成的 .在结合其他研究结果的基础上 ,探讨了南海西南次海盆和东部次海盆的动力学机制和演化历史
引用
收藏
页码:223 / 22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拟合曲率综合预测裂缝方法建立及其在陆西凹陷中的应用 [J].
王学军 ;
陈汉林 ;
王玉芹 ;
杨树锋 ;
竺国强 ;
沈晓华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2, (06) :712-719
[2]   南海中央海盆条带状磁异常特征与海底扩张 [J].
方迎尧 ;
周伏洪 .
物探与化探, 1998, (04) :272-278
[3]   划分磁异常场的插值切割法在研究火成岩体分布中的应用 [J].
段本春 ;
徐世浙 ;
阎汉杰 ;
张建世 ;
邹传堂 .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1998, (01) :125-131+138
[4]   南沙北部伸展构造的基本特征及其动力学意义 [J].
刘海龄 ;
杨树康 ;
周蒂 ;
张毅祥 ;
郭令智 ;
孙岩 ;
舒良树 .
高校地质学报, 1998, (01) :65-73
[5]   磁(重力)异常局部场与区域场分离处理中的扩边方法研究 [J].
段本春 ;
徐世浙 .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1997, (04) :11-17
[6]   用于划分磁异常的新方法—插值切割法 [J].
文百红 ;
程方道 .
中南矿冶学院学报, 1990, (03) :229-235
[7]   南海中央海盆条带磁异常特征及构造演化 [J].
吕文正 ;
柯长志 ;
吴声迪 ;
刘建华 ;
林长松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7, (01) :69-78
[8]  
磁法勘探重要问题理论分析与应用[M]. 地质出版社 , 管志宁等编著, 1993
[9]  
南海地质研究[M]. 广东科技出版社 , 地质矿产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情报研究室编, 1991
[10]  
南海地球科学研究报告 .2 金翔龙主编. 东海海洋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