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动态评价——以深圳宝安区为例

被引:12
作者
叶有华
孙芳芳
张原
黄涛
林晓燕
陈礼
机构
[1] 国家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地管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城市化; 协调发展度; 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 工业化; 宝安区;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4.12.016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经济和环境的协调性分析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基础。目前,协调评价在应用方面多集中于现状评价和短期动态分析,关注城市化长期进程的案例较少,且研究尺度多数是城市及以上水平,对于行政区及更小尺度的研究相对较少。以典型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城区——深圳市宝安区为例,选取与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状况密切相关的9个指标,建立经济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计算协调发展度,对1994─2012年宝安区的经济社会系统与环境系统的协调性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20年间,宝安区经济社会综合指数大致呈逐年升高趋势,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先稳定升高后大幅下降再持续升高最后略有降低,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经历了经济滞后-环境经济同步-环境滞后的转变,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特征。可将1994─2012年分成3个阶段:城市化初期(1994─2000年间),宝安区经济-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稳定提升,从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城市化中期(2001─2006年间),协调发展度大幅下降,从中级协调-初级协调-勉强协调(2006年);城市化后期(2007─2012年间),协调发展水平稳定提升,经历了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的变化。宝安区经济-环境协调度的变化特征与其城市化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历程关系密切。研究成果可为城区可持续发展决策、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也可为其他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地区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996 / 200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上海市2000—2009年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发展协调性分析与评价 [J].
卢虹虹 ;
王德耀 .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51 (03) :363-369
[2]   1996—2008年广东省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性分析 [J].
秦钟 ;
章家恩 ;
骆世明 ;
张锦 ;
李韵 .
生态科学, 2012, (01) :43-48
[3]   区域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动态评价——以连云港为例 [J].
史亚琪 ;
朱晓东 ;
孙翔 ;
李杨帆 ;
魏婷 .
生态学报, 2010, 30 (15) :4119-4128
[4]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 [J].
陈明星 ;
陆大道 ;
张华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387-398
[5]   成都平原城市群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 [J].
王西琴 ;
邢思齐 ;
张远 ;
张兵 .
生态经济, 2009, (02) :45-49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沈阳市人口、经济、空间与环境的协调度分析 [J].
桑秋 ;
张平宇 ;
苏飞 ;
辛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2) :115-119
[7]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J].
吴玉鸣 ;
张燕 .
资源科学, 2008, (01) :25-30
[8]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指标与实证分析 [J].
李勇 ;
王金南 .
环境科学研究, 2006, (02) :62-65+111
[9]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宋学锋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1) :105-112
[10]   中国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预测分析 [J].
张晓东 ;
朱德海 .
资源科学, 2003, (0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