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三峡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

被引:17
作者
阚如良
机构
[1] 三峡大学三峡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湖北宜昌
关键词
长江三峡; 旅游圈; 旅游协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92.7 [地方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以三峡库区为核心的大三峡旅游圈具有文脉渊源关系和旅游协作的基础条件,三峡工程兴建引发的三峡旅游空间聚散效应,促使三峡旅游由线型结构向圈层结构转变。该文运用旅游圈理论、统筹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了大三峡旅游圈的空间结构,提出渝鄂湘黔川五省市协作共建无障碍大三峡旅游圈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0+103 +103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论三峡工程对三峡旅游的时空影响[J]. 阚如良.三峡文化研究. 2004(00)
[2]   川黔渝三角旅游区联动开发研究 [J].
邱继勤 ;
朱竑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4, (02) :78-82
[3]   论三峡库区旅游地空间的变动与重构 [J].
吕斌 ;
陈睿 ;
蒋丕彦 .
旅游学刊, 2004, (02) :26-31
[4]   三峡旅游整体开发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J].
牟红 .
软科学, 2003, (05) :86-87+96
[5]   长江三峡“巫山—奉节—巫溪”金三角旅游发展研究 [J].
李庆 .
人文地理, 2003, (04) :19-22
[6]  
重庆Vs宜昌肉搏三峡游[J]. 孙坷.新西部. 2003(06)
[7]   论"大三峡旅游经济圈"构建中的鄂西与渝东区域整合 [J].
曹诗图 ;
崔进 ;
郑宇飞 .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3, (03) :94-97
[8]   三峡·神农架·武当山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构想 [J].
廖兆光 ;
肖鸾 .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01) :46-48
[9]   地脉、文脉及旅游开发主题 [J].
赵飞羽 ;
范斌 ;
方曦来 ;
赵福祥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6) :83-87
[10]   湘鄂渝黔边旅游优势产业发展研究 [J].
王兆峰 .
湖南社会科学, 2002, (02) :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