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广东象头山吊皮锥种群及其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7
作者:
黄川腾
[1
]
庄雪影
[1
]
姜斌
[1
]
刘兆祥
[1
]
李荣喜
[1
]
张粤
[2
]
机构:
[1]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
[2]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来源:
关键词:
吊皮锥;
群落;
物种多样性;
种群结构;
象头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吊皮锥(Castanopsis kawakamiiHayata)为我国特有的第三纪孑遗植物,稀有种。文章应用样方调查法分析了惠州市象头山吊皮锥种群结构及其所在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在1 800 m2的样方内,共记录了维管植物172种,隶属73科126属;胸径≥2.5 cm的乔灌木层物种丰富度指数为8.3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3.06,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0。该群落以樟科、壳斗科和山茶科为优势科,樟科植物种类最丰富,具有最高的重要值。重要值最高的树种为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其次为荷木(Schima superba)、唐竹(Sinobambusa tootsik)和硬斗稠(Lithocarpus hancei)。比较分析了黄果厚壳桂、阿丁枫(Altingia chinen-sis)、鼠刺(Itea chinensis)、硬斗稠、荷木、黄杞(Engelhardtia roxburghian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吊皮锥的种群结构。结果表明,黄果厚壳桂和鼠刺的种群较大,但以IⅢ级苗和幼树为主,缺乏大径级林冠层大树;荷木种群也较大,但缺乏幼苗;吊皮锥和硬斗稠为稳定型种群;阿丁枫、马尾松和黄杞的种群较小,有少量林冠层大树,但缺乏幼苗,林下自然更新不良,为衰退种群。建议加强吊皮锥的种群动态监测和迁地保护研究,促进吊皮锥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6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