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热解多联产技术述评

被引:26
作者
张宗飞
任敬
李泽海
陈钢
机构
[1] 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
关键词
多联产; 煤热解; 循环流化床; 固体热载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Q530.2 [煤的热解与转化];
学科分类号
0817 ;
摘要
集燃烧和热解工艺于一体的煤热解多联产技术是我国煤资源的有效利用方式之一。介绍了煤热解多联产技术的工作原理;论述并对比了以流化床、移动床、焦热载体为热解基础的煤热解多联产典型工艺技术特点;指出:煤热解多联产工艺技术更适合于挥发性高的低阶煤种,该技术已建有小型工业化生产示范装置,具备商业化生产应用的技术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21 +2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以煤的热解为基础的经济、洁净利用煤的多联产技术 [J].
王五一 .
洁净煤技术, 2009, 15 (06) :9-12
[2]   煤的热电气多联产技术分析 [J].
罗洁 .
湖南电力, 2007, (01) :60-62
[3]   多联产是煤化工的发展方向 [J].
徐振刚 .
洁净煤技术, 2002, (02) :5-7
[4]   煤的超清洁利用──多联产系统 [J].
倪维斗 ;
李政 .
节能与环保, 2001, (05) :16-21
[5]   褐煤新法干馏 [J].
郭树才 .
煤化工, 2000, (03) :6-8+1
[6]   对我国热、电、煤气“三联产”技术研究开发状况的分析及建议 [J].
怀涛 ;
陈文七 .
中国能源, 1998, (12) :10-14
[7]   热、电、煤气“三联产”工艺制气系统能量转换效率的分析 [J].
王新雷 .
能源研究与利用, 1998, (04) :21-23
[8]   年轻煤固体热载体低温干馏 [J].
郭树才 .
煤炭转化, 1998, (03) :57-60
[9]   焦载热气化炉的数学模型研究 [J].
钊丽 ;
徐向东 .
煤炭转化, 1998, (03) :69-73
[10]   褐煤固体热载体干馏新技术——固体热载体循环系统的设计 [J].
周颖 ;
郭树才 ;
罗长齐 ;
张代佳 ;
迟耀幂 ;
韩壮 .
煤化工, 1998, (02)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