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AST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5
作者
阴斌霞 [1 ]
王华 [2 ]
王香玲 [1 ]
赵丽华 [1 ]
柴丽华 [1 ]
岳天海 [1 ]
何谦 [1 ]
樊晓燕 [1 ]
王幼利 [1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
[2] 陕西省人民医院
关键词
AMI患者; 血清; 线粒体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同工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42.22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线粒体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同工酶(m-A ST)在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血清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了19例AM I患者血清m-A ST活性,同时观察其它4种心肌酶A ST、CK、CK-M B、LDH动态变化。结果AM I患者,发病6 h血清m-A ST即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差异,P<0.001。12 h迅速升高,24 h达峰值(256.5±69.5 IU/L),此后,逐渐下降,120 h时基本正常,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m-A ST升高的幅度差别较大,6h m-A ST升高幅度略低于CK-M B、A ST;12 h迅速升高,是正常的16.2倍;48 h达最高,是正常的21.9倍;随后迅速下降,120 h时是正常的1.3倍,升高曲线与CK-M B相当,比A ST、CK及LDH敏感。与A ST、CK、CK-M B、LDH的异常检出率进行比较,发病6 h异常检出率依次为CK-M B>CK>A ST>m-A ST>LDH,24 h内不断上升,其中以m-A ST与CK-M B异常检出率最高,达100%,CK、A ST次之,为89.5%和84.2%,LDH较低,为73.6%。48 h后检出率逐渐下降,下降速度是A ST 3.9倍,是CK 2.7倍,CK-M B 1.2倍,LDH 5.1倍。结论检测并动态观察m-A ST酶活性,可作为诊断AM I并评价疗效、判断预后的一项新的生化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同功酶在肝脏疾病中检测的意义 [J].
门振华 ;
王庆西 ;
李磊 .
齐鲁医学检验, 2004, (02) :65-65
[2]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m-AST测定及意义 [J].
孙敏 ;
满昌军 .
山东医药, 2001, (15) :32-33
[3]   线粒体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临床应用价值 [J].
荣墨克 ;
孙荣武 ;
高申 .
中国综合临床, 1998, (06) :570-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