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高原植物与冻土季节融化层的关系——以西藏土门地区为例
被引:5
作者
:
秦志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秦志业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谢文忠
童伯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童伯良
谢应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谢应钦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西宁
[4]
西宁
来源
:
冰川冻土
|
1987年
/ 02期
关键词
:
高原植物;
形态特征;
囊种草;
季节融化层;
冻土;
土门;
西藏;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高原地区的植物与冻土季节融化层都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并相互制约。冻土的低温限制植物根系向深处生长发育,而植被又减少地面的阳光直射、土壤增温和水分蒸腾,降低地表温度,使冻土在季节融化期内融化深度不连续,呈块状分布。高原植物的形态特征是对严寒、大风、强光等生态因子的适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49 / 15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藏北土门地区垫状植物的形态与生态观察
[J].
秦志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
秦志业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谢文忠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0,
(02)
:177
-181
[2]
青藏公路南段植被与多年冻土的相互关系
[J].
周兴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周兴民
;
杨福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杨福囤
;
李秉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李秉文
;
李健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李健华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78,
(01)
:13
-19+91
[3]
五年来的中国冰川学、冻土学与干旱区水文研究
[J].
施雅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冻土研究室
施雅风
.
科学通报,
1964,
(03)
:218
-225
[4]
西天山高山植物的生态学特点[M]. 科学出版社 , (苏)库尔齐阿绍夫(И.М.Кулътиасов)等著, 1958
←
1
→
共 4 条
[1]
藏北土门地区垫状植物的形态与生态观察
[J].
秦志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医药工业研究所。
秦志业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谢文忠
.
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
1980,
(02)
:177
-181
[2]
青藏公路南段植被与多年冻土的相互关系
[J].
周兴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周兴民
;
杨福囤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杨福囤
;
李秉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李秉文
;
李健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生物研究所,
李健华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78,
(01)
:13
-19+91
[3]
五年来的中国冰川学、冻土学与干旱区水文研究
[J].
施雅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冻土研究室
施雅风
.
科学通报,
1964,
(03)
:218
-225
[4]
西天山高山植物的生态学特点[M]. 科学出版社 , (苏)库尔齐阿绍夫(И.М.Кулътиасов)等著, 1958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