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校合一”还是“编校合作”?

被引:1
作者
孙培镜
机构
[1] 文物出版社
关键词
编校合一; 文章; 编辑人员; 分工合作; 编辑工作者; 出版工作者; 校对工作; 编辑部;
D O I
10.13363/j.publishingjournal.2000.01.012
中图分类号
G232 [编辑工作];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正> 在20世纪80年代,有位专业出版社的领导人对我讲过一句说:“我们的编辑人员一向是坚持‘编校合一’的。”当时,该社分明配有专职校对人员,也设有校对科。这位领导人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那里的编辑人员一向看自己编发稿的校样。难道仅仅因为编辑人员也看校样就是“编校合一”吗?对此,我是心存疑问的。到了90年代,我因工作关系接触到一些校对理论文章,逐渐认识到“编校合一”是一种体制,其基本内容是以编辑看校样来取代专职校对工作,从而取消专职校对人员,取消校对机构。1996年,我即以此意写了一篇题为《“编校合一”曲与直》的短文,发表在当年《中国出版》的第7期上,引起了一些同志的注意。 最近,我在出版类报刊看到一些涉及“编校合一”的文章。其中有不少观点我是赞同的,但也有些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3
页数: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