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金牛山金矿床构造—流体—成矿作用体系研究

被引:21
作者
申萍
沈远超
李光明
刘铁兵
曾庆栋
李厚民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金牛山金矿床; 构造—流体—成矿作用体系; 水压致裂作用; 流体沸腾、混合和相分离作用; 金牛山断裂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对胶东金牛山金矿床构造变形和流体包裹体的研究 ,探讨了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流体成矿机理 ,认为本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变形演化 ,并伴有多次脉动式热液活动 ,金牛山断裂总体上控制流体来源、运移和沉淀。第二构造变形期早阶段 ,热液来源以大气降水为主 ,而中 晚阶段为大气降水和岩浆水 ;断裂带中流体异常活跃 ,局部有高压流体存在 ,产生水压致裂作用 ;构造变形引起流体的沸腾、混合和相分离作用 ,并使流体成份和性质发生变化 ,导致金的沉淀。因此 ,构造和流体的共同作用控制了矿床的形成 ,而异常流体叠加控制了富矿体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总结了金牛山金矿床形成的构造—流体—成矿作用体系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272 / 28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