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纪造礁生物化石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1
作者
张维
张孝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云南石油地质科学研究所北京,昆明
关键词
造礁生物; 二叠纪; 生物礁; 化石;
D O I
10.16509/j.georeview.1991.02.005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在回顾了二叠纪造礁生物化石研究概况后,讨论了这一时期各类造礁生物的基本特征。并对我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及礁生物群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造礁生物主要为钙质海绵、钙藻类、水螅类及苔藓虫,这一组合面貌同世界其它地区二叠纪礁生物群面貌特征相似。根据我国南方不同地区礁生物群组合特点,划分了利川礁生物群、北碚礁生物群、广南礁生物群和隆林礁生物群。并对造礁生物占生态进行了讨论。提出今后应从几方面深入这一领域的研究:1.生物与礁的关系,即造礁生物或群落如何控制礁的生成和发展;2.群落演替及群落对比;3.疑难门类造礁生物化石(如硬骨海绵等)的系统研究;4.数理统计方法在造礁生物古生态分析中的应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4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鄂西利川晚二叠世生物礁的纤维海绵和Tabulozoan [J].
范嘉松 ;
张维 .
地质科学, 1987, (04) :326-333+393
[3]   云南广南早二叠世生物礁的基本特征及其造架生物——串管海绵化石 [J].
范嘉松 ;
张维 ;
齐敬文 ;
王炯章 .
地质科学, 1987, (01) :50-60+98
[4]   鄂西利川晚二叠世串管海绵—新科 [J].
范嘉松 ;
张维 ;
不详 .
地质科学 , 1986, (02) :151-160+205
[5]   鄂西利川晚二叠世生物礁中串管海绵(Sphinctozoa)化石的新发现 [J].
张维 .
地质科学, 1985, (04) :364-374+407
[6]   四川上二叠统老龙洞生物礁及其成岩作用 [J].
强子同 ;
郭一华 ;
张帆 ;
严传太 ;
郑家凤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5, (01) :82-90+125
[7]   贵州上二叠统“生物礁”的性质及其踪迹 [J].
贺自爱 ;
杨宏 ;
罗孝质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81, (01) :1-10+89
[8]  
Upper permian segmented sponges from Djebel Tebaga, Tunisia[J] . Dr. Baba Senowbari-Daryan,Dr. J. Keith Rigby.Facies . 1988 (1)
[9]  
Permian Reefs of the Urals[J] . Boris I. Chuvashov.Facies . 198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