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体制松动、预防性储蓄与中国的外贸顺差

被引:3
作者
杨继军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外贸顺差; 二元体制松动; 预防性储蓄; 剩余劳动力;
D O I
10.13510/j.cnki.jit.2009.07.016
中图分类号
F121 [社会经济结构与体制]; F832.22 [储蓄]; F752.6 [进出口贸易概况];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1 ; 020204 ; 0202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利用产出——吸收分析法试图对中国外贸顺差的成因提供一种合理的解释。我们认为,二元体制松动,作为对国际产业转移的一种回应,弱化了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刺激了工业品的生产。与此同时,传统农业部门中剩余劳动力的存在,使得该部门的产量未因劳动力的流出而减少。此外,本文肯定了消费在宏观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并运用预防性储蓄理论解释了我国长期以来消费不足、储蓄过旺的深层次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2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世界经济的失衡与均衡 [J].
王宇 .
读书, 2008, (03) :121-126
[2]   中国经济的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问题 [J].
郭树清 .
经济研究, 2007, (12) :4-10+58
[3]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思考与政策建议 [J].
林毅夫 .
世界经济, 2007, (03) :3-12
[4]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实证研究——基于协整分析与误差修正模型 [J].
耿楠 .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 , 2006, (04) :16-20
[5]   中国究竟还有多少农业剩余劳动力 [J].
王检贵 ;
丁守海 .
中国社会科学, 2005, (05) :27-35+204
[6]  
外贸双顺差难题如何破解 .2 余永定. 人民日报 .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