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拉斯期-法门期生物事件与大兴安岭晚泥盆世珊瑚化石

被引:7
作者
郭胜哲
机构
[1] 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鳞板带; 弗拉斯期; 晚泥盆世; 泥盆纪; 珊瑚动物群; 法门期; 珊瑚化石; 二级隔壁; 一级隔壁; 生物事件; 大兴安岭;
D O I
10.19800/j.cnki.aps.1990.04.004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事件地层学(Event Stratigraphy)的概念由英国学者D.V.Ager(1973)首先提出。它利用地质历史上稀有的、突发的短暂事件及其地层记录来划分对比地层,按照自然特征确定地层界线。我国学者对事件地层学的研究起步较晚。徐道一于1980年和1982年首先提出了古生物绝灭与超新星爆发的关系并介绍了新灾变假说。近年来由杨遵仪教授主持的IGCP第203项目,对华南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已取得可喜成果。刘本培等(1986)从事件地层学角度探讨了东亚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吴思本于1984年和1986年首先发现并研究了多伦陨石坑的陨击事件。张勤文等于1984年对我国南方震旦-寒武系界线上的地质事件进行了研究。但是,目前对其它地层界线上的地质事件及生物事件研究甚少。
引用
收藏
页码:427 / 446+517 +517-520
页数:2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新疆北部泥盆纪四射珊瑚组合序列 [J].
廖卫华 ;
蔡土赐 .
古生物学报, 1987, (06) :689-707+771
[2]   从事件地层学角度探讨东亚陆相侏罗、白垩系界线 [J].
刘本培 ;
陈芬 ;
王五立 .
地球科学, 1986, (05) :465-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