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面积超高产创建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117
作者
陈国平 [1 ]
杨国航 [1 ]
赵明 [2 ]
王立春 [3 ]
王友德 [4 ]
薛吉全 [5 ]
高聚林 [6 ]
李登海 [7 ]
董树亭 [8 ]
李潮海 [9 ]
宋慧欣 [10 ]
赵久然 [1 ]
机构
[1]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
[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4] 新疆农垦科学院
[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6] 内蒙古农业大学
[7] 山东登海种业集团
[8] 山东农业大学
[9] 河南农业大学
[10] 北京市农技推广站
关键词
玉米; 超高产; 产量结构; 栽培技术;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8.04.002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6~2007年全国出现39块玉米超高产田,绝大多数集中在北纬40°~43°的高海拔地区,其特点是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产量在15000kg/hm2以上高产田的产量结构是79725~84630穗/hm2,每穗560~588粒,千粒重347~359g,穗粒重200g左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是生态条件优越地区,采用良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和及时灌溉。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2006年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的启示 [J].
刘志全 ;
李万良 ;
路立平 ;
沈海波 ;
周桂林 ;
李才库 ;
王吉春 ;
王厚胜 ;
刘世梅 ;
孟祥武 .
玉米科学, 2007, (06) :144-145
[2]   美国玉米高产竞赛简介 [J].
刘志全 ;
路立平 ;
沈海波 ;
高明 ;
王志刚 .
玉米科学, 2004, (04) :110-113
[3]   美国玉米生产及考察后的反思 [J].
陈国平 .
作物杂志, 1992, (02) :1-4
[4]  
玉米栽培研究50年[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孙政才,赵久然主编,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