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利用微生物检测环境有机化合物的致突变性
被引:1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竺廼恺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杜秀英
夏晞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夏晞娟
徐凤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徐凤丹
范美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范美云
宋瑞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宋瑞霞
张秀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张秀岭
周世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周世伟
齐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齐顺
刘征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刘征涛
马文漪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马文漪
于红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于红霞
王连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王连生
机构
: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
[2]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北京
[3]
中国预防
来源
:
环境化学
|
1994年
/ 03期
关键词
:
致突变性实验;
有机化合物;
微生物;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X17 [环境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
071012 ;
0713 ;
摘要
:
运用微生物检测致突变性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般都是简便,快速,灵敏,并且样品用量较少,非常适合检测环境有机化合物的致突变性或潜在致癌性,如果同时用几种方法,则更有说服力.本文介绍了Ames试验、微量向前突变法和SOS显色试验,以及它们的应用实例.
引用
收藏
页码:250 / 25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饮用水有机致突变组分的化学分离及其致突变性鉴定
徐凤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
徐凤丹
修瑞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
修瑞琴
周世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
周世伟
高世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
高世荣
李连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
李连元
刘景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
刘景兰
[J].
环境科学,
1985,
(02)
: 2
-
7
[2]
有毒有机物环境行为和生态毒理论文集.[M].徐晓白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
1
→
共 2 条
[1]
饮用水有机致突变组分的化学分离及其致突变性鉴定
徐凤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
徐凤丹
修瑞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
修瑞琴
周世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
周世伟
高世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
高世荣
李连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
李连元
刘景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预防医学中心卫生研究所
刘景兰
[J].
环境科学,
1985,
(02)
: 2
-
7
[2]
有毒有机物环境行为和生态毒理论文集.[M].徐晓白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