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价值评价及马克思的实践范式转向

被引:3
作者
王志红
钟玉海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安徽合肥
关键词
主体性; 价值评价; 实践; 范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023 [认识论、反映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马克思主义开创以实践唯物主义范式为核心的的新体系 ,是由于马克思在哲学的主体性和价值评价问题上提出了新的思路 ,实现了从主体的道德实践、科学实践、理性实践向社会实践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 ,对主、客体意义关系的价值评价转向 ,是马克思找到了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实践历史主体的契机 ,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与发展 ,提供了广阔的思维和运作空间。不断从人的主体性与价值评价层面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这也是邓小平理论发展形态的突出表现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现代西方哲学评析.[M].钱广华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1996,
[2]  
冲突与选择.[M].杨寿堪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M].高清海等编;.人民出版社.1987,
[4]  
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路德维希·费尔巴哈 著;荣震华 译.商务印书馆.1984,
[5]   “哲学”如何“解构”“宗教”──论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 [J].
叶秀山 .
哲学研究, 1997, (07) :20-26
[6]   论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 [J].
弗里德里克·詹姆逊 ;
王则译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1997, (01) :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