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坳陷断裂活动期次、热流体性质和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被引:29
作者
郑荣才
彭军
高红灿
柯光明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分室
[2] 西南石油学院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南充分室
[3]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分室 成都
[4] 成都
关键词
川西坳陷; 断裂期次; ESR测年; 包裹体; 热流体; 碳氧同位素; 成藏阶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0709 ; 081803 ;
摘要
川西坳陷中生代陆相地层中的众多油气藏成因,与该坳陷由持续构造沉降折向脉动性隆升的重大构造逆转事件,以及隆升过程中多期次断裂活动和流体运动密切相关。通过对充填不同期次构造裂缝和溶蚀孔洞的次生石英和方解石标型特征、ESR年龄测定、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密度、沥青包裹体反射率,以及氧碳同位素分析的综合研究,结合众多前人研究成果,认为:该坳陷自早白垩世至中新世的断裂活动可划分为燕山晚期早幕( 期,125~110Ma)和晚幕( 期,94~82Ma)、喜马拉雅早幕( 期,63~53.7Ma)、喜马拉雅中期早幕( 期,45~21.6Ma)和晚幕( 期,14.9Ma)五个主要期次;在渐趋开放的体系中,沿各期次构造裂缝运移的热流体以继承性发展演化的载烃油田水为主,但在 期和 期晚时混入有深部高盐度地层水;构造裂缝为油气运移、聚集和成藏作用提供了重要通道条件;相关的成藏过程为 期石油窗阶段, 期原始油气藏阶段, 期原生油气藏破坏和早期次生油气藏阶段, 期次生油气藏主要成藏阶段, 期"浅层远源次生"天然气藏阶段, 期和 期为最重要的2个关键成藏期。
引用
收藏
页码:551 / 55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川西前陆盆地碎屑岩天然气跨层运移过程中的相态演变附视频 [J].
徐国盛 ;
刘树根 ;
李国蓉 ;
王敏杰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04) :383-389
[2]   ESR测年在石油地质研究中的应用 [J].
郑荣才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2) :7-12
[3]   顺磁共振测年和包裹体在大安寨段成藏模式研究中的应用 [J].
郑荣才 .
矿物岩石, 1997, (04) :48-55
[4]   川北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灰岩非常规储层包裹体研究 [J].
郑荣才 ;
刘文均 ;
李安仁 .
地质论评, 1997, (05) :515-523
[5]  
有机包裹体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 施继锡,李本超,傅家谟,刘德汉,彭平安.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 1987(03)
[6]  
中国西部大型盆地分析及地球动力学[M]. 地质出版社 , 许效松等著, 1997
[7]  
四川盆地形成与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郭正吾等著, 1996
[8]  
龙门山冲断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M].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刘树根著, 1993
[9]  
同位素地球化学[M]. 地质出版社 , 魏菊英,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