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南部中白垩世的锶、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古海洋地质意义

被引:12
作者
尹观
王成善
机构
[1] 成都理工学院!成都,
关键词
同位素组成; 物质来源; 环境演化; 古海洋地质;
D O I
10.14027/j.cnki.cjxb.1998.01.019
中图分类号
P574.2 [化学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讨论了西藏南部中白垩世海相碳酸盐锶同位素组成和黑色页岩中黄铁矿硫同位素组成的主要特征及其古海洋地质意义。主要结论是:①该区中白垩世海相碳酸盐的锶同位素组成在0.7084~0.7090之间,大陆壳来源的锶占28%~30%,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高于其它地区;火山熔岩中锶的同位素组成为0.7095,高于同期玄武岩的平均值,火山熔岩中大陆壳来源的锶约为65.2x10-6,占总锶量的34%左右,火山熔岩形成过程中,同化了大量的壳源物质。②该区中白垩世黑色页岩中的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组成为27‰~31.6‰,它来源于同期海水硫酸盐,且系中晚期成岩作用的产物,不同时间、不同沉积环境中形成的黄铁矿,其δ34S值差异明显,它们动态地反映成岩作用中环境的演化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硫同位素地球化学.[M].[苏]格里年科(В·А·Гриненко);赵瑞 译.科学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