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植物群落结构的水土流失植被因子指数研究

被引:18
作者
雷婉宁 [1 ,2 ]
温仲明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植物群落垂直结构; 水土流失; 植被因子指数;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8.05.021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通过分析传统生态学盖度在指示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功能的不足,以植被垂直结构中各个层次控制水土流失的机理为依据,提出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Cs这一新的指标,建立了植被因子指数模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油松和山杨群落中,林冠层、草被层及枯枝落叶层都是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层次,其盖度对于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权重分别为0.0150,0.591,0.394和0.0608,0.828,0.112。结构化植被因子指数考虑了群落结构中各层次的相对作用,并结合各层次的盖度来综合反映植被影响水土流失的作用,比传统的生态学盖度能更好地描述植被与土壤侵蚀的关系,是一种理想的植被因子指标。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2+77 +7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非均匀林冠降雨截留模型 [J].
刘蕾 ;
刘家冈 .
林业科学, 2007, (03) :8-14
[2]   小流域林草植被控制土壤侵蚀机理研究 [J].
秦富仓 ;
余新晓 ;
张满良 ;
谢媛媛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9) :1618-1622
[3]   GIS支持下的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研究 [J].
王春菊 ;
汤小华 ;
郑达贤 ;
陈文惠 .
水土保持通报, 2005, (01) :68-70+74
[4]   黄土高原草本植被水土保持作用研究进展 [J].
李勉 ;
姚文艺 ;
李占斌 .
地球科学进展, 2005, (01) :74-80
[5]   黄土丘陵区草灌植被的减沙效益及其特征 [J].
吴钦孝 ;
赵鸿雁 ;
韩冰 .
草地学报, 2003, (01) :23-26
[6]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枯枝落叶层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J].
赵鸿雁 ;
吴钦孝 ;
刘国彬 .
林业科学, 2003, (01) :168-172
[7]   黄土高原人工油松林林冠截留动态过程研究 [J].
赵鸿雁 ;
吴钦孝 .
生态学杂志, 2002, (06) :20-23
[8]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中的植被覆盖与管理因子研究进展 [J].
张岩 ;
袁建平 ;
刘宝元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8) :1033-1036
[9]   植被保持水土有效性研究进展 [J].
李鹏 ;
李占斌 ;
郑良勇 .
水土保持研究, 2002, (01) :76-80
[10]   植被保持水土的基本规律和总结 [J].
吴钦孝 ;
赵鸿雁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4) :13-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