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湘中南地区煤变质与地质构造关系的研究
被引:4
作者:
潘伟尔
机构:
[1] 国家煤炭工业局调度中心北京
来源:
关键词:
煤变质程度;
反射率椭球;
地质构造;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0.01.012
中图分类号:
P618.11 [煤];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对耒阳—临武经向构造带内的白沙含煤向斜用计算机计算镜质组反射率椭球确定了古构造应力场方向,发现其与煤变质分带没有联系。笔者还将研究区中的其他几个向斜内煤的变质程度与构造形迹、构造复杂程度、煤受构造破坏程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变质指标等值线延展方向与向斜轴不平行而呈大角度相交;受挤压强烈的向斜陡翼的煤变质程度并不高于受挤压相对弱的缓倾斜翼;祁阳山字型构造中煤变质指标等值线延展方向穿切前弧而不按受挤压强烈程度变化;受挤压强烈的构造煤的变质程度并不高于受挤压相对弱的非构造煤甚至低于后者。湘中南煤变质程度的高低与地质构造无直接关系。构造变形强烈的含煤隆褶带、含煤盆地或其中变形相对强烈的某个构造部位中煤的变质程度并不一定高,而其中的煤级升高应有非构造应力形成的热源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0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