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前后血清hs-CRP、IL-6和TNF-2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4
作者
杨浚 [1 ]
冯琴 [1 ]
机构
[1] 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
关键词
急性脑梗;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2;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3 [脑栓塞];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择选了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的前后血清hs-crp,IL-6和TNF-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比浊法对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hs-CRP、IL-6和TNF-2水平测定,并与35名正常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治疗前血清hs-CRP,IL-6和TNF-2水平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人组cp<0.01,经治疗3个月后与正常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hs-CRP、IL-6和TNF-2在急性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水平的变化对于疾病的预后、发展及了解病情、指导治疗是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IL-6、TNF-α、hs-CRP检测的临床意义 [J].
李娟 ;
赵倩 ;
张大军 .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7, (06) :538-540
[2]   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王爱民 ;
周颖 ;
肖波 ;
张智博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2005, (02) :153-154
[3]   超敏C-反应蛋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病程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J].
翟春玺 ;
张风菊 ;
王克俊 .
放射免疫学杂志, 2005, (01) :66-67
[4]   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及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相关性 [J].
彭华 ;
郭洪志 .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4, (01) :10-12
[5]   白介素-6与脑缺血损伤 [J].
肖岚 ;
黎杏群 .
国外医学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 2000, (05) :258-261
[6]   脑缺血与炎性细胞因子 [J].
刘士民 ;
郭玉璞 .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8, (05) :51-53
[7]   肿瘤坏死因子与AIDS [J].
陈飞 ;
侯芳玉 ;
张绍伦 .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1992, (04) :179-183
[8]  
细胞和分子免疫学[M].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金伯泉 主编,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