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狂犬病监测分析

被引:67
作者
周航
满腾飞
李群
殷文武
机构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控制与应急处理办公室
关键词
狂犬病; 监测; 流行病学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2.99 [其他];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根据2009年全国狂犬病监测数据,分析中国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与趋势,探讨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利用2009年"传染病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6省上报的哨点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分析。结果 2009年全国24个省份的892个县(区)报告发病数2213例,报告死亡2131例。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较2008年分别下降10.3%和10.2%。中国狂犬病疫情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其次为中东部地区,报告发病数较多的省份为广东、广西、贵州、湖南和河北省(自治区),报告病例数占全国病例总数的56.6%。病例仍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9.3%、10.6%和7.4%。病例男女性别比为2.34∶1。儿童和老年人的发病率较高。监测点报告的539例病例中,病例的致伤动物仍以犬为主,占87.9%;其次为猫,占5.8%。潜伏期在半年内的居多,占总病例的75.2%。病例暴露后疫苗注射率为15.2%(62/408),其中,Ⅲ级暴露者的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6.3%(21/334)。监测点暴露预防处置门诊的疫苗接种率均达到99%以上,伤人动物以犬为主,占84.0%;其次是猫,占10.5%。各省份监测门诊合计的就诊者伤口自行处理率较低,Ⅲ级暴露者的抗狂犬病血清/人免疫球蛋白注射率均不高。各监测点监测门诊的暴露分级构成差异依然存在,这可能与各地就诊者暴露特点不同有关,也提示各监测门诊的分级标准不统一。结论 2009年狂犬病疫情继续下降,但疫情县(区)数占所有县(区)总数的比例在有所升高,并有向西部和北部扩散的趋势。病例多发于农村,儿童和老年人仍是风险较大的人群,犬和猫仍是中国狂犬病主要的宿主动物。病例中的暴露后伤口处理、疫苗和被动免疫制剂的使用情况都极差,成为患者发病的直接原因。狂犬病的防控,需多部门联防联控,卫生部门应做好健康教育和暴露预防处置等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934 / 937+957 +95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2006-2008年全国狂犬病流行病学监测分析 [J].
许真 ;
刘波 ;
殷文武 ;
李群 ;
冯子健 .
疾病监测, 2010, 25 (05) :360-364
[2]   鼬獾咬伤引发7例狂犬病 [J].
李奕新 ;
田建三 ;
徐志春 .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4, (12) :1103-1103
[3]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蝙蝠携带狂犬病毒的病原生态学研究[D]. 王莉莉.吉林农业大学. 2007
[4]   Rabies re-examined [J].
Rupprecht, CE ;
Hanlon, CA ;
Hemachudha, T .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02, 2 (06) :327-343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全国狂犬病监测方案[试行],》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