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衡理论在长江三角洲实践之效果分析——转移—份额法的实例应用分析

被引:10
作者
周尚意
龚丽娟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系!中国北京
关键词
非均衡; 长江三角洲; 上海; 经济扩散;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00.04.001
中图分类号
F061.5 [区域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二战后 ,非均衡理论迅速发展 ,并被各国政府纷纷用之指导其区域规划 ,有的已取得一定成效。本文简要阐述国内外主要的非均衡理论 ,进而分析长江三角洲的经济特点和经济扩散的空间过程 ,并利用转移—份额法分析 2 0世纪 80— 90年代中国实行非均衡战略的效果 ,发现上海这一区域“增长极”的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带动和扩散作用。新的一个世纪即将到来 ,“增长极”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将依然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上海作为一个很好的增长极必将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产业带的发展 ,因此本文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 ,对长江三角洲的产业布局提出一些建议。最后本文讨论了转移—份额法分析问题的局限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71 +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