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湾不同生境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比较研究

被引:20
作者
周福芳 [1 ]
史秀华 [2 ]
邱国玉 [1 ]
徐华林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
[2] 深圳大学高尔夫学院
[3] 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次级生产力; P/B值; 季节变化; 红树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深圳湾红树林为例,于2010年1—12月每月1次对红树林和3种对照生境(芦苇鱼塘,基围鱼塘和光滩)的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并对其次级生产力、P/B值(次级生产力与生物量的比值)、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次级生产力和P/B值差异明显,芦苇鱼塘、基围鱼塘、光滩和红树林生境的次级生产力分别为:6.81、147.50、74.70和105.78 g.m-.2a-1;P/B值分别为:1.10、1.53、1.41和3.58 a-1。红树林生境的次级生产力较高,仅次于基围鱼塘,P/B值显著高于其他3种生境,周转速率最快。结合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的季节变化分析表明,红树林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生态系统抵抗力和恢复力最高,生态系统最稳定。由此说明城市化地区红树林生境对大型底栖动物周转速率和物种多样性有明显促进作用,可以增加生态系统营养的保持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于缓解城市化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的威胁具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511 / 65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J].
马骏 ;
付荣恕 .
山东农业科学, 2010, (02) :78-81
[2]   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土地类型的动态分析 [J].
梁素娟 ;
史秀华 ;
张信文 .
林业资源管理, 2009, (04) :74-78
[3]   深沪湾沙滩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及其次级生产力 [J].
梁俊彦 ;
蔡立哲 ;
周细平 ;
杨洁 ;
刘炜明 .
台湾海峡, 2008, (04) :466-471
[4]   福建海坛海峡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次级生产力 [J].
吕小梅 ;
方少华 ;
张跃平 ;
吴萍茹 .
动物学报, 2008, (03) :428-435
[5]   湛江市红树林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J].
林康英 ;
张倩媚 ;
简曙光 ;
王瑞江 ;
申卫军 ;
陆宏芳 ;
任海 ;
许方宏 .
生态科学, 2006, (03) :222-225
[6]   胶州湾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初探 [J].
李新正 ;
王洪法 ;
张宝琳 .
海洋与湖沼, 2005, (06) :49-55
[7]   深圳福田红树林生态系统生态恢复对策研究 [J].
何奋琳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4, (04) :81-83+119
[8]   渤海大型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的初步研究 [J].
于子山 ;
张志南 ;
韩洁 .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867-871
[9]   底栖动物次级生产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J].
龚志军 ;
谢平 ;
阎云君 .
湖泊科学, 2001, (01) :79-88
[10]   湿地泥沙环境动态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Ⅱ)应用 [J].
方圆 ;
倪晋仁 ;
蔡立哲 .
环境科学学报, 2000, (06) :670-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