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山地区泥盆纪碳酸盐与硅质碎屑的混积相与混积机理

被引:42
作者
李祥辉
刘文均
郑荣才
机构
[1] 成都理工学院沉积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混积相,混积类型,混积机理,碳酸盐与硅质碎屑的混合沉积,泥盆纪,龙门山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44 [泥盆纪(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研究至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文献屈指可数。扬子西缘龙门山地区泥盆纪发育了这类良好的混合沉积。作者根据实际材料,首次从这一思路出发,识别出该区泥盆纪Emsian期到Givetian早期的混积相四种,混积亚相约14种,阐明了其优势混积作用;根据混积作用特征、沉积背景关系,划分出两大混积类型,即泥质背景下的混积Ⅰ型和砂灰质背景下的混积Ⅱ型;对混积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不同级次的混积层序类型、混积成因方式受不同因素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四川龙门山区早泥盆世Emsian期群落划分 [J].
李祥辉 ;
陈源仁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93, (02) :48-56
[2]   四川龙门山区早泥盆世Emsian期群落古环境分析 [J].
李祥辉 .
矿物岩石, 1992, (03) :57-65
[3]   论碳酸盐与陆源碎屑的混合沉积 [J].
张锦泉 ;
叶红专 .
成都地质学院学报, 1989, (02) :87-92
[4]   四川龙门山区泥盆纪地层分层分带及其对比 [J].
乐森■ .
地质学报, 1956, (04) :443-476+584
[5]  
中国南方泥盆纪岩相古地理与成矿作用[M]. 地质出版社 , 曾允孚等著, 1993
[6]  
龙门山冲断带与川西前陆盆地的形成演化[M].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刘树根著, 1993
[7]  
上扬子西南缘泥盆纪构造格局与岩相古地理[M].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张锦泉,郑荣才著,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