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委托代理模型的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研究

被引:33
作者
薛澜
董秀海
机构
[1]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公众参与; 监督; 环境治理; P-S-A三层委托代理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 [社会与环境];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公众参与是我国环境治理中的热门话题,尤其是近年来环保事故频出和极端天气频现后,社会各界对公众参与寄予厚望,因此对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效果的研究具有适时性和重要性。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中有关监督和激励理论,对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构建了P-S-A(委托人政府;监察者公众;代理人企业)三层委托代理分析模型,对我国环境治理中没有公众参与、公众事后参与、公众事前参与和赋予公众环境损害赔偿权等不同参与模式的治理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灵活的激励制度和治理技术水平的提升是提高环境治理效能的必要条件;公众事后对企业实施低技术类型的监督,如举报企业偷排漏排行为等,反而会产生对政府监督的挤出效应,最终社会整体的环境治理效果不一定最佳;公众事前参与对企业或项目环境决策实施高技术类型的监督,如公众参与环评等举措,则会更有效地提高社会整体环境治理效果;而赋予公众环境损害索赔权,则是改变目前我国环境"软治理"约束的根本性举措。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对“公民环境权论”的几点疑问 [J].
徐祥民 .
中国法学, 2004, (02) :111-118
[2]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刍议 [J].
张明华 .
法学论坛, 2002, (06) :91-97
[3]   全球治理引论 [J].
俞可平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02, (01) :20-32
[4]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有效性的分析 [J].
桑燕鸿 ;
吴仁海 ;
陈国权 .
陕西环境, 2001, (02) :30-32
[5]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意义和途径 [J].
方洪庆 .
环境保护, 2000, (12) :8-9
[6]   论环境权及其与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关系 [J].
李艳芳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0, (05) :95-101
[7]   中西方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对比 [J].
李新民 ;
李天威 .
环境科学, 1998, (S1) :58-61
[8]  
中国环境监管体制研究[M]. 上海三联书店 , 齐晔, 2008
[9]  
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法)让-雅克·拉丰(Jean-JacquesLaffont),(法)让·梯若尔(JeanTirole)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