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1996~2008

被引:31
作者
范从来
赵永清
机构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货币政策自主性; 汇率制度; 外汇储备; 利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2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01 ; 020203 ; 020204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中国货币政策的自主性进行了检验:一是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货币数量与外汇储备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从外部冲击来判断货币政策是否丧失了自主性;二是对物价、货币数量和利率做基于VAR的误差修正模型(VEC)来分析利率变动是否导致货币数量同向变动、货币数量是否是内生变量,从内部作用机制系统性地来判断货币政策是否丧失了自主性。研究结论显示:从1996年至2008年,中国的货币政策总体上保持了高度的自主性,即使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自1998年以来外汇储备变动是货币数量M1变动的决定性原因,货币政策丧失部分自主性,但VEC模型显示中国货币政策自主性并没有受到系统性制约。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传统钉住汇率制度下中国货币政策自主性和有效性:1998~2005 [J].
孙华妤 .
世界经济, 2007, (01) :29-38
[2]   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和有效性检验——基于1994-2004年数据 [J].
孙华妤 .
当代财经, 2006, (07) :26-32
[3]   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三次冲突——1994—2000年中国的实证分析 [J].
谢平 ;
张晓朴 .
国际经济评论, 2002, (Z3) :30-35
[4]   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J].
夏斌 ;
廖强 .
经济研究, 2001, (08) :33-43
[5]  
中国的奇迹[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林毅夫等著, 1999
[6]  
On the Link Between Exchange‐rate Regimes, Capital Controls and Monetary Policy Autonomy in Small European Countries, 1979–2000[J] . World Economy . 2006 (3)
[7]  
The Trilemma in History: Tradeoffs Among Exchange Rates, Monetary Policies, and Capital Mobility[J] . Maurice Obstfeld,Jay C. Shambaugh,Alan M. Taylor.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 2005 (3)
[8]  
Global transmission of interest rates: monetary independence and currency regime[J] . Jeffrey Frankel,Sergio L. Schmukler,Luis Servén.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 2004 (5)
[9]  
Inside the Impossible Triangle:Monetary Policy Autonomy in a Credible Target Zone .2 Jansen,J. Contemporary EconomicPolicy .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