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从认知科学五个层级的理论看人机大战

被引:164
作者
蔡曙山 [1 ]
薛小迪 [2 ]
机构
[1] 贵州民族大学民族文化与认知科学学院
[2]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关键词
人类心智; 人类认知; 人类智能; 人工智能; 认知科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B842.1 [认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人类心智和认知分为神经、心理、语言、思维、文化五个层级。在人类认知的所有五个层级上,人工智能都是在模仿人类智能;人工智能是在不断进步的,但在总体上并未超过人类智能。在语言、思维和文化层级上,即在高阶认知层级上,目前人工智能都远逊于人类智能。事实上,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这两种智能方式是截然不同的。机器学习也只是对人类认知能力的一种模仿,不能作过高的评价,不必惊慌,更不能人为地制造恐慌。著名的塞尔人工智能理论"中文房间论证"的模型和标准并未过时,根据这个论证,数字计算机(digital computer)永远不会具有人类智能,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出现超过人类智能的人工智能。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人类认知的五个层级和高阶认知 [J].
蔡曙山 .
科学中国人, 2016, (04) :33-37
[2]   论人类认知的五个层级 [J].
蔡曙山 .
学术界, 2015, (12) :5-20
[3]   认知科学框架下心理学、逻辑学的交叉融合与发展 [J].
蔡曙山 .
中国社会科学, 2009, (02) :25-38+204
[4]   关于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12个问题——与约翰·塞尔教授的对话 [J].
蔡曙山 .
学术界, 2007, (03) :7-17+317
[5]   论符号学三分法对语言哲学和语言逻辑的影响 [J].
蔡曙山 .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 (03) :50-58
[6]   哲学家如何理解人工智能——塞尔的“中文房间争论”及其意义 [J].
蔡曙山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1, (11) :18-22
[7]  
哲学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奥)维特根斯坦(LudwigWittgenstein)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