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的可溶化技术与煤的化学族组成

被引:15
作者
田原宇
申曙光
田亚峻
朱素渝
谢克昌
耿汉林
张云杉
机构
[1] 太原理工大学一碳化学与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省煤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3] 东明石化集团
关键词
煤的可溶化; 化学族组成; 溶剂抽提; 煤的抽提;
D O I
10.16355/j.cnki.issn1007-9432tyut.2001.06.001
中图分类号
TQ530 [煤化学基础理论];
学科分类号
0817 ;
摘要
综述了煤可溶化技术研究的现状 ,讨论了影响煤可溶化的主要因素以及几种强化方法 ,指出了今后应作深入研究的几个方面 ,并提出了利用煤的可溶化技术进行煤的化学族组成研究的设想。
引用
收藏
页码:555 / 55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功率超声在化工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措施 [J].
沈耀亚 ;
赵德智 ;
许凤军 .
现代化工, 2000, (10) :14-18
[2]   兖州煤环己酮抽提物的组成、结构及性质研究 [J].
陈茺 ;
高晋生 ;
颜捷 .
燃料化学学报, 1997, (02)
[3]   环己酮抽提煤的研究 [J].
陈茺 ;
高晋生 ;
颜捷 .
燃料化学学报, 1997, (01)
[4]   煤的超临界萃取研究 [J].
赵宗彬,陈受斯,张振桴 .
煤炭转化, 1996, (01) :88-96
[5]   溶剂抽提与煤的净化 [J].
陈茺,高晋生,魏贤勇 .
煤炭转化, 1995, (02) :14-20
[6]  
石油沥青[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柳永行等编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