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

被引:214
作者
倪依克 [1 ]
胡小明 [2 ]
机构
[1] 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
[2]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文化遗产; 保护;
D O I
10.16469/j.css.2006.08.013
中图分类号
G81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4 ; 0403 ;
摘要
中华民族体育是祖先在漫长的历史中创造和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共有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理想,它有与体育活动相关的竞赛程序、器材制作、比赛规则等身体运动内容,又是与各民族的社会特征、经济生活、宗教仪式、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传统文化现象,是一种“活态人文遗产”,具有活态性、地域性、民俗性、群体性等特征。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应依据《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所提出的方针原则,结合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的特点,在发展中体现原真、生态和多样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只能是《三国志》而非《三国演义》 [J].
韩保全 .
文博, 2006, (01) :31-32
[2]   关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思考 [J].
徐卫 .
南方文物, 2006, (01) :96-100
[3]   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刍议 [J].
宋俊华 .
江西社会科学, 2006, (01) :33-37
[4]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教育 [J].
汪立珍 .
民族教育研究, 2005, (06) :62-67
[5]  
活的文化被弄死了[J]. 徐迅雷.四川文学. 2005(10)
[6]   蒸腾与困窘:当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之惑 [J].
倪依克 .
体育科学, 2005, (09) :76-79
[7]   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的若干问题 [J].
陈勤建 .
江西社会科学, 2005, (02) :110-120
[8]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思考 [J].
贺学君 .
江西社会科学, 2005, (02) :103-109
[10]  
体育人类学[M]. 广东人民出版社 , 胡小明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