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混杂地质体

被引:2
作者
冯益民
汤耀庆
机构
[1] 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混杂体; 地质体; 岩块; 构造带; 地质构造; 蛇绿岩套; 西秦岭; 蛇绿岩组; 西准噶尔; 板块俯冲; 中间地块; 灰岩块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问世和发展,混杂地质体愈来愈引起构造地质学者的浓厚兴趣,因为它是古俯冲带或缝合带的主要标志之一。最早研究混杂地质体的当推Griesbash、Diener 和Middlemiss(1883),Kaufmann(1886)在描述阿尔卑斯复理石中的杂乱堆积物时,启用了“野复理石”(Wildflysch),Greenly(1919)首次将“melange”一词引入混杂地质体的研究中,Flores(1955)提出了滑混堆积(Olistostrome)的概念。板块构造学说问世以后,许靖华(1968)把混杂体的成因和板块的俯冲有机地结合起来。A.L.Knipper(1971)和甘塞尔(1974)先后提出了蛇纹混杂体(Serpentinite melan-ge)和蛇绿混杂体(Ophiolitic melange)的概念。
引用
收藏
页码:77 / 9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亚洲古板块划分以及有关问题 [J].
李春昱 ;
汤耀庆 .
地质学报, 1983, (01) :1-10
[2]   河南信阳古消减杂岩 [J].
石铨曾 ;
牟用吉 ;
张恩惠 ;
张克伟 ;
姚瑞增 ;
王家德 .
地震地质, 1982, (01) :11-22+83
[3]   西藏南部的滑塌堆积附视频 [J].
王连城 .
地质科学, 1982, (02) :201-206+241
[4]   新疆达拉布特二辉橄榄岩团块的成因类型及其地质特征 [J].
师占义 ;
李金铭 ;
李振兴 .
西北地质科学, 1982, (01) :22-36+145
[5]   初论大别山碰撞带 [J].
徐嘉炜 .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1981, (03) :82-94
[6]   北祁连山玉石沟、三岔什和吊大坂超基性岩体中的蛇纹混杂岩 [J].
黄其顺 ;
梁日暄 .
地质论评, 1981, (05) :413-419
[7]   中国板块构造的轮廓 [J].
李春昱 ;
王荃 ;
张之孟 ;
刘雪亚 .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1980, (00) :11-19+130
[8]   西秦岭“混杂堆积”及构造发展史 [J].
冯益民 ;
朱宝清 .
地质学报, 1980, (01) :34-43+87
[9]   川西南乡城——得荣地区的两种混杂岩及其构造意义 [J].
张之孟 ;
金蒙 .
地质科学, 1979, (03) :205-214+283
[10]   河南信阳变质的3T型多硅白云母和C类榴辉岩 [J].
叶大年 ;
李达周 ;
董光复 ;
邱秀文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79, (05) :21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