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古浪8级大震地表破裂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25
作者
侯康明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关键词
地震破裂,活动断裂,构造应力场,甘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野外考察结果表明,1927年古浪8级大地震造成了6段不同规模、不同方向、不同力学成因、不同等级的地表破裂,构成了呈面状分布的复杂地震破裂带,与我国西部地区由走滑断层运动形成的破裂带相比具有较大差异。其中的4段破裂与极震区及余震分布的位置相重合,主体散布在冬青顶北麓一带,沿皇城-双塔活动断裂的东段和武威-天祝活动断裂北段分布,是1927年古浪地震的主破裂带。其余两段分别分布在Ⅸ度区内的皇城-双塔断裂中段和西山堡-滴水崖断裂带上,是高烈度区内的次级破裂。4段主破裂是在统一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产物,具有统一变形机制。其中冬青顶张性破裂带是发育在山前下方寨-严家新庄逆断层上盘的次级张性破裂,而主破裂是由逆断层运动在寺儿沟滩等处的山前洪积台地上产生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7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